
母貓為何將幼貓交給主人?原來有這6個原因 飼主一定要知道!
在飼養過程中,不少飼主會觀察到母貓主動將幼貓叼到自己身邊或交給自己。這一現象並非罕見,但其背後原因並不單一,涉及到生理需求、情感依附以及本能判斷。以下歸納出六個主要因素。
Photo from 小紅書
1. 信任主人
信任是母貓做出此舉的最基本前提。對母貓而言,能夠將幼崽交付的對象,必須是牠所認定的「安全個體」。這份信任通常來自飼主長期的照顧與陪伴,例如在懷孕、分娩期間提供安穩環境、飲食支持與細心呵護。當母貓認定主人不會傷害牠或幼崽時,便可能把小貓交到主人體邊,這是一種極高層次的情感聯結,代表母貓已將你視為「族群的一部分」。
Photo from 小紅書
2. 將飼主視為父母
許多飼主在母貓懷孕及分娩時,會投入大量精力,如準備產箱、陪伴生產、確保飲食營養均衡。對母貓而言,這些照護行為會強化牠對你的依附感,使牠在心理上將你視為幼貓的「共同撫養者」。因此,把小貓交到飼主手上,不僅是單純的信任,還可能是本能上的角色分工。牠會期待你能像「父母」般協助養育,這也是一種動物社會結構的投射。
Photo from 小紅書
3. 斷奶需求
當小貓約在 4–6 週齡進入斷奶期時,母貓的壓力會明顯增加。一方面,頻繁的哺乳會造成乳腺疼痛與身體消耗;另一方面,小貓逐漸活潑好動,母貓需要同時負擔護理與管教。當壓力超過承受範圍,母貓可能會將部分幼崽交給主人,藉此「尋求協助」。這不等於放棄,而是希望飼主能在飲食過渡上介入,例如提供幼貓奶粉、糊狀飼料等,幫助小貓平穩過渡至固體食物。這對母貓而言是一種減壓機制,有助於恢復體力與健康。
Photo from 小紅書
4. 幼崽健康問題
母貓對幼貓的異常感知極為敏銳。如果某隻幼貓表現出異常,如嗜睡、無法正常吸乳或體重明顯偏低,母貓可能會選擇將該幼崽「交給」主人。這是一種出於生存本能的行為——牠相信主人能提供更多資源或醫療協助。這一點對飼主尤為重要:當母貓將特定幼貓頻繁帶到你身邊時,應立即觀察並檢查健康狀況,必要時盡快帶去獸醫處診,以免錯失最佳救治時機。
Photo from 小紅書
5. 分享喜悅
除了生理與本能層面的因素,部分行為專家也認為,母貓「展示」或「交付」幼貓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性。這可能是一種「分享新生命」的方式,藉此向飼主尋求肯定,甚至類似於群體動物中的「炫耀性行為」——牠希望你見證並讚賞牠的努力。從情感角度來看,這也是母貓試圖強化與飼主的連結,透過「共同參與」來加深彼此的關係。
Photo from 小紅書
6. 精力不足
產後的母貓,尤其在同胎數量過多的情況下,往往會出現體力不足與營養流失。若牠意識到自己無法同時滿足所有幼貓的需求,就可能選擇「委託」部分幼貓給主人照顧,這是一種資源配置上的策略行為。換句話說,母貓並非放棄責任,而是出於保護幼貓生存機率的本能判斷。此時,飼主應加強對母貓的營養補充,並在必要時主動承擔人工哺育與照護的角色。
Photo from 小紅書
母貓將幼貓交給主人的行為,往往是出於信任、依賴及生理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。這不僅是一種情感上的託付,更是母貓在面臨壓力或挑戰時的本能選擇。作為飼主,我們應以科學和細心的態度來回應這份信任:一方面確保母貓獲得足夠的營養與休養,另一方面積極介入幼貓的照護與觀察。唯有如此,才能保障母貓的健康,同時提升幼貓的存活率與成長品質。
被母貓「交付寶寶」是一種極高的榮譽與責任。當理解其背後的行為邏輯並提供適當支持時,飼主不僅能鞏固與母貓之間的情感連結,更能真正成為小生命成長路上的守護者。
圖片來源:小紅書
Text:PetCity Editori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