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氣味會讓母貓棄嬰嗎?獸醫揭背後原因 路遇小奶貓先觀察還是先救援?

人類氣味會讓母貓棄嬰嗎?獸醫揭背後原因 路遇小奶貓先觀察還是先救援?

Knowledge飼養大全 毛孩測驗與冷知識
By Queenie Tan on 11 Aug 2025
Digital Editor

在街道或草叢間偶遇小奶貓,對許多愛貓人士來說是難以抗拒的溫柔時刻。牠們體型嬌小、眼神無辜,總讓人忍不住上前觸碰,甚至抱起。然而,關於「摸了小奶貓會被母貓拋棄」的說法,流傳多年卻爭議不斷。究竟事實如何?又該如何在不傷害小貓的情況下提供幫助?

人類氣味會讓母貓棄嬰嗎?|快速連結

草叢裡鑽出兩隻小奶貓Photo from Twitter/@soryong_husky

「人味導致母棄」是迷思還是真相?

長期以來,民間普遍相信,如果野外的小奶貓沾染了人類的氣味,母貓就可能因認不出自己的孩子而將牠們遺棄。

然而,根據近年多位獸醫及動物行為專家的研究,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極為罕見。母貓辨認幼崽主要依靠氣味中的專屬費洛蒙與體味,這些化學訊號並不會因短暫接觸人類而完全被掩蓋。事實上,多數母貓即使察覺到外來氣味,仍會繼續照顧幼貓。

專家指出,母貓選擇遺棄的真正原因通常與氣味無關,而是出於健康與生存的考量,例如:

  1. 幼貓先天缺陷或重病,存活機率極低。
  2. 幼貓體弱無法哺乳,會消耗母貓大量資源。
  3. 母貓本身健康欠佳或食物匱乏,難以同時照顧整窩幼崽。

因此,將「碰觸=被棄」視為必然結果,並不符合現代動物行為科學的觀察。

「人味導致母棄」是迷思還是真相?Photo from Pinterest

為何仍建議不要隨意觸碰?

雖然「人味」不是主要風險,但隨意觸碰野外小奶貓依然可能帶來其他問題:

  1. 干擾母貓照護行為:母貓在附近時,若感到人類威脅,可能會搬走幼貓至陌生且不安全的地點。
  2. 增加疾病傳播風險:幼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,人類可能無意間傳遞病原或寄生蟲。
  3. 誤判情況導致「好心做壞事」:很多時候,母貓只是外出覓食或搬遷巢穴,短暫離開屬於正常行為。過早介入,反而可能拆散母子。

喵崽:「碰了就要負責的」Photo from Pinterest

如何判斷能否介入?

專家建議,判斷的第一步是觀察。保持距離觀察 2–4 小時,確認母貓是否回到巢穴並哺乳或舔拭幼貓。

  • 不需介入的情況:幼貓肚子飽滿、體溫溫暖、安靜熟睡,代表母貓正在照顧。
  • 需要立即救援的情況:幼貓持續哭叫、體溫冰冷、脫水虛弱,或處於車道、暴雨、烈日等危險環境。

一旦確定需要介入,應使用毛巾、手套或布料隔開接觸,避免直接用手抱起,並立刻送往動物醫院或聯繫當地動保團體,獲取專業照護指引。

如何判斷能否介入? Photo from Pinterest

不急於伸手,是另一種愛

最新的獸醫與動物行為學研究顯示,人類氣味極少導致母貓遺棄幼崽。母貓辨識小貓主要依靠費洛蒙與體味,而非短暫接觸人類後留下的外來氣味。真正導致遺棄的,多半是幼貓重病、體弱、先天缺陷,或母貓本身健康與資源不足。

不過,即使氣味不是關鍵風險,也別隨意伸手。過早或不當的接觸,可能干擾母貓照護、增加疾病傳播風險,甚至誤判情況拆散母子。最安全的做法,是先保持距離觀察,只有在母貓長時間不回或幼貓命懸一線時,才以正確方式介入。

最後,小編想說,雖然路上偶遇的小奶貓真的萌得讓人心都化了,但請收住伸手的衝動,因為忍住的那一刻,才是真正守護牠的開始喔!

圖片來源:Twitter/@soryong_husky、Pinterest

Text:PetCity Editorial

🐱 快來follow我們的Instagram petcity.mag

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