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北極海豹拉警報!全球半數鳥類數量下滑 綠海龜卻成功「逆轉命運」
地球的生態健康,再次亮起紅燈!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(IUCN)最新發布的《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》,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動植物和真菌正面臨滅絕風險。其中,北極三種海豹陷入危機,而全球約一半鳥類數量也正在減少。不過,綠海龜卻成了少數令人欣慰的「好消息」。
Photo from 示意圖
北極升溫四倍 海豹面臨生存危機
北極地區升溫速度比全球平均快四倍,導致海冰快速融化。對依賴冰層繁殖、育幼和覓食的海豹來說,這無疑是生死挑戰。
根據最新名錄,冠海豹已被列為「瀕危物種」,而髯海豹與豎琴海豹則屬「近危」級別。專家指出,當海冰持續變薄,連帶海象、北極熊等大型哺乳動物的食物鏈都會被打亂。
挪威極地研究所的生物多樣性主管 Kit Kovacs 強調:「保護海豹,不只是拯救牠們,更是守護整個北極生態的平衡。」
Photo from 示意圖
全球 61% 鳥類數量下滑 熱帶雨林首當其衝
名錄同時揭示全球鳥類的嚴峻現況——多達 61% 的鳥類數量正在下降,比 2016 年的 44% 明顯惡化。
主要原因包括農業擴張、森林砍伐與棲地破壞,其中非洲西部、馬達加斯加及中美洲的熱帶雨林受創最深。
例如非洲黑盔犀鳥因棲地喪失與非法獵捕瀕臨滅絕,而牠們原本在森林中扮演「種子快遞員」的角色,每天能傳播上萬顆大型種子,對維持生態多樣性至關重要。
BirdLife International 的科學統籌 Ian Burfield 表示:「這顯示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已深入骨髓,現在不行動就太遲了。」
Photo from 示意圖
綠海龜復甦 從「瀕危」降為「無危」
在滿是令人擔憂的消息中,也有值得鼓舞的進展。
綠海龜在經過數十年的保育努力後,種群數量顯著回升,成功從「瀕危」降至「無危」。自 1970 年代以來,牠們的族群增加了約 28%,尤其在巴西、墨西哥、夏威夷與阿森松島等地,數量已接近過去商業捕撈前的水平。
不過,專家提醒,綠海龜的棲地仍面臨沿岸開發與氣候變遷威脅,持續的保育行動仍不可少。
Photo from 示意圖
地球「生病」了,但仍有機會痊癒
IUCN 將紅色名錄形容為「地球的體溫計」,顯示我們的星球確實正在發燒。從北極海豹到熱帶鳥類,從冰雪融化到森林消失,每一項變化都在提醒人類:環境問題已迫在眉睫。
但綠海龜的復甦證明,只要各國與社會持續投入,地球依然有自我修復的能力。關鍵是——我們是否願意給它這個機會。
Photo from 示意圖
圖片來源:示意圖
Text:PetCity Editorial